PRODUCT CLASSIFICATION
产品分类高温实验炉是实验室、工矿企业及科研单位用于间歇式高温加热的专用设备,其核心功能是为材料研究、热处理及化学反应提供稳定可控的高温环境。以下从定义、分类、应用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四个方面展开介绍:
一、定义与核心参数
高温实验炉通过电能转化为热能,实现高温环境(通常>1000℃)的精确控制,具备温度保持、监测及调节功能。其核心参数包括:
温度范围:覆盖600℃至2600℃,按温度区间分为低温(<600℃)、中温(600-1000℃)、高温(1000-1700℃)及超高温(1800-2600℃)炉。
加热元件:采用0Cr25Al5、硅碳棒、硅钼棒、铬酸镧等材料,其中铬酸镧元件在氧化气氛中可达1800℃。
控温精度:±1℃,满足高精度实验需求。
炉膛材质:高铝、氧化铝、陶瓷纤维等,具备耐高温、耐腐蚀特性。
二、分类与结构特点
根据炉膛形状、操作程序及气氛要求,高温实验炉可分为以下类型:
箱式高温炉
外形:类似箱子,炉膛为方形,门开在正前方,向外拉门设计,门内设门堵以增强保温性。
特点:功能强大,保温性能优异,适合大多数实验室及工业场景。
应用:金属热处理(淬火、退火、回火)、陶瓷烧结、样品灰化等。
管式炉
结构:将石英或刚玉炉管置于炉膛内,加热区域与恒温区域放置工件。
特点:适合小工件和小样品加热,两端密封法兰可实现预抽真空或通入?;て?。
应用:材料合成、催化反应、气体热处理等。
气氛炉
结构:集成箱式炉与管式炉特点,增加进气口和出气口,炉体密封焊接,门上设耐高温硅胶密封圈。
特点:可预抽真空(一般达0.05MPa)或通入氧化、还原、惰性气体,满足特殊实验需求。
应用:气氛保护烧结、化学气相沉积(CVD)等。
井式炉
结构:炉膛竖直安置,炉门开在上方,垂直方向取放样品。
特点:方便自动化改进(如配合机械手操作),适合长条形工件加热。
应用:金属淬火、回火、渗碳等。
三、应用范围
高温实验炉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:
材料科学
金属/合金热处理(退火、淬火、回火)、陶瓷烧结、玻璃熔融。
纳米材料、复合材料合成(如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)。
样品灰化、灼烧(测定灰分、挥发分)、热重分析(TGA)、差热分析(DSC)。
能源与环境
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(SOFC)电解质烧结。
核废料处理模拟(高温熔融玻璃固化)。
催化剂制备(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活化)。
半导体与电子
晶体生长(如单晶硅、蓝宝石)、薄膜制备(CVD、PVD工艺)。
金属熔炼、浇铸模拟实验。
地质与化工
岩石圈热演化实验、矿物高温反应研究。
燃烧合成(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制备难熔化合物)。
四、使用注意事项
为确保实验安全及设备寿命,需严格遵守以下规范:
环境与安全
实验环境需干燥通风,湿度<80%,无导电尘埃及腐蚀性气体。
操作人员需穿戴耐高温手套、护目镜、阻燃实验服,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炉体。
严禁在炉内加热易燃、易爆物品(如塑料、有机溶剂)或密封容器,防止爆炸。
操作规范
温度控制:设定温度不得超过设备额定上限(如1200℃炉不可强行超温),避免损坏加热元件或炉膛。
升温与降温:升温前需预热(部分设备需从低温逐步升温),防止热冲击;实验结束后需自然降温至200℃以下再关闭电源,禁止强制风冷或水冷。
样品放置:使用耐高温容器(如氧化铝坩埚、石英舟),避免样品直接接触炉膛内壁;样品体积≤炉膛容积的1/3,确保温度场均匀。
维护与检查
定期清理炉膛残留物(如灰烬、金属氧化物),防止污染后续实验。
检查炉门密封条、加热元件及接线端子,确保无老化、短路或漏电现象。
校准温控系统,避免温度波动影响实验结果。
应急处理
超温报警时立即切断电源,待自然降温后检查温控系统。
样品飞溅或泄漏时关闭电源,待冷却后清理,避免直接接触高温液体或碎屑。
设备故障时联系维修,禁止自行拆卸高温部件。